阎锡山对山西贡献大吗 民国时期统治山西的经济情况
阎锡山对山西贡献大吗
跟大家聊一聊民国时期统治山西的经济情况和阎锡山对山西贡献大吗的知识,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简介:民国时期的军阀更替太频繁了,走马灯似的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是阎锡山却是泥石流中的一股清流,在动荡的局势中统治山西38年,成为军阀们的榜样,政坛中的不倒翁。
那么问题来了,阎锡山为什么能统治山西38年之久?总不可能是因为阎锡山的个人魅力吧,要知道民国军阀中也不乏一些极具个人魅力的大佬。
经过研究、总结,我个人认为阎锡山统治山西的原因有三点,我们一起来看看。
1:不断的(Z-Z)妥协
首先纠正一点,阎锡山虽然统治山西,但他并没有强大到自立为王的地步。
阎锡山曾经拥戴袁世凯称帝,之后与孙中山先生貌合神离,并没有坚定的站在革命立场,反而处处维护北洋(Z-F)、镇压护法军。但是在国民(Z-F)北伐前夕,阎锡山又迅速改立门户,通电拥护三民主义、支持北伐。
1936年的时候,阎锡山通电宣布联合八路军共同抵抗侵华日军。
1942年的时候,阎锡山又开始与侵华日军勾搭,以至于引起赵戴文的反对。
从阎锡山的履历中,我们能看出他本人并没有一个坚定的(Z-Z)立场,反而很像一个随风倒的墙头草,其中渊源就是因为“三不二要主义”。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这句话蕴含着人生哲理,没有任何人、任何家族、任何政党会永远红。
尤其是近代(Z-Z)局势诡谲多变的环境,各种(Z-Z)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博弈,以至于各个(Z-Z)集团因意识形态不同而爆发了军事冲突。
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万一触礁怎么办?甘愿在阴沟里翻船吗?至少阎锡山不愿意,因此采纳了“三不二要主义”,主义宗旨为:不加入任何政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R-Q)力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平安。
不上船自然就不会翻船,任何政党博弈、内斗都不会清剿中立方,而中立方还可以在两方博弈时做出最优选择。阎锡山最初是恪守“三不二要主义”的,但是因为阎锡山滋生了(Z-Z)投机的念头,以至于在蒋、冯阎大战中落败。
但之后阎锡山迅速修正战略,抗日(Z-Z)时期在***、***、侵华日军之间周旋,自嘲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虽然有点不好听,但阎锡山的政策确实对维护自身统治起到了有利的帮助。
另外民国派系林立,掌权人根本无法解决派系、山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拥护中央就是最佳选择,自己不会翻船,而且还能不断获利。
也正是因为阎锡山在(Z-Z)上不断妥协,晋系军阀为山西的经济建设打造出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免于长期的兵戈之苦。
2:山河之利、晋绥军
墙头草之所以不会被铲除,无非就是因为铲除的代价与得到的收益不成正比。
阎锡山同样如此,铲除阎锡山的条件是什么?条件是顶着晋系军阀所拥有的地理优势、枪械优势来击败晋系军阀。
山西省的西、南地区有黄河天堑,东边有太行山脉,北边有长城、沙漠、大戈壁。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而作为山西的统治者,阎锡山的晋绥军占有地理优势,可以凭借山川险要来阻击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