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老秀才蒲松龄自称柳泉居士(3)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7:10 来源:领啦网
导读: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蒲松龄本身热心地方公益之事 ,比如,淄川因为道路险阻,出行困难,当地决定修路铺桥。 蒲松龄对此非常热心,不仅为此忙碌不已,而且还出了修路费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蒲松龄本身热心地方公益之事,比如,淄川因为道路险阻,出行困难,当地决定修路铺桥。

蒲松龄对此非常热心,不仅为此忙碌不已,而且还出了修路费用大概三分之一弱,高达三百两银子,这对于一贫如洗的蒲松龄来说,几乎是倾尽所有。

蒲松龄的慷慨和义举,由此足见。蒲松龄对农民和农村,是极富有同情心的。

总的来说,蒲松龄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对自己的学问也比较自负,但屡考不中,这也让他内心痛苦不已,越痛苦,牢骚越多,蒲松龄的很多诗,都表现了这种怀才不遇的感慨。

“名士由来能痛饮,世人原不解怜才”、“生涯岁岁拥寒紅,落拓无成鬓欲庞”、“多君老健凌苍鹘,期在青云志不摇”等。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由于蒲松龄常年不第,所以他很多时候,是站在百姓的一面看问题的。他虽然一直热衷科举功名,但却始终没有爬上去,所以实际身份,不过是比百姓稍高的秀才。

而且蒲松龄一生多处于贫贱之中,对于百姓所遭受的欺压和痛苦,他看得清,也体会的到,也能借助笔触和自身的才识,将这些问题反映出来,这是一般百姓很难做到的。《聊斋志异》中多有批判之语,其根本,便是来源于此。

但尽管蒲松龄批判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但他实际上的思想,并没有彻底的否定封建制度,他不像曹雪芹那样深刻,即便看到了社会中的痼疾,也只是从规劝和改良的角度去建议。

所以,蒲松龄对于好官,总是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对于坏官,总是不遗余力的去鞭挞,他自己本身奉行的,便是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可以预见,如果蒲松龄能够科场得意,在历史上,也一定会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纵观蒲松龄的一生,常常是矛盾的结合体

他的出身和所受教育都不差,他本身也具有极高的天分,很聪明,他一生热爱功名,但是一直都不得意;他一直想得到进士的身份,但却一生多是秀才;他想过美好的生活,但更多时候是身处贫贱之中。

由于蒲松龄一直热心功名,所以其思想中有庸俗的一面,但现实却是,他始终爬不上去,这就导致他更多的时候,是处于贫贱的位置,是与广大受苦的百姓站在一起的,所以其思想中光辉的一面占据了多数

《聊斋志异》的写作,便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正所谓“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幻想的满足,是对现实的不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温度,便来自于他这种矛盾的两面性。

上述就是老秀才蒲松龄自称柳泉居士、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的详细介绍,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