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是好是坏 历史上的徐有贞是怎样一个人(2)
徐有贞是好是坏
早在1448年的时候,一场洪水导致黄河堤坝开裂,黄河下游河道一分为二,淹没了山东西部许多地方,蔓延的洪水还夺取了大运河主要河段的水源,导致运河河道严重堵塞。
朝廷曾多次派人前去主持修复工作,但均未能获得成功。
景泰四年(1453年),景泰帝朱祁钰召集廷臣朝议让他们推荐治水人才,许多人都知道满朝文武中最精通水利方面知识的就是徐有贞了,因此纷纷上书举荐他。
于是徐有贞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前往张秋(在今山东阳谷)治理黄河。
虽然后世对徐有贞的评价众说纷纭,但在治水这件事情上,没人可以否定他的贡献。
徐有贞到达堤坝破损河段后立即开始逐段检查,在确定修复方案后雇佣了近6万民工,花了500多天时间,终于建造成了一条长约160公里的河渠。
成功将黄河的河水引入大清河,进而通过济南府入海。他还沿大运河建造了几个水库,组成一个灌溉体系,使山东北部大片地区的得到了稳定供水。
景泰七年(1456年),徐有贞因治水有功升任左副都御史,在仕途上终于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不过对于一心想要入阁拜相的徐有贞来说,左副都御史的职务离他的目标还非常遥远,甚至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钰突患重病。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手发动了“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复辟。
事后,徐有贞因定策之功升任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入内阁参与机要政务。同年三月,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成为明朝内阁首辅。
明英宗重登皇帝宝座后,立即对景泰帝重用的大臣展开清洗,于谦首当其冲遭到迫害。由于于谦在之前的北京保卫战中曾立下大功,明英宗犹豫要不要杀他。
徐有贞却说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言下之意就是说,不杀于谦,我们的复辟就成造反行径了,明英宗这才决定将于谦等人处斩。
自古以来(Z-Z)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当权者清除自己的对手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只是这次他们杀的对象是名垂青史的于谦,所以明英宗朱祁镇和徐有贞等人就难逃后世的骂名了。
徐有贞成功入阁拜相,实现了他人生的终极目标。然而在巨大的权力面前,昔日的战友很快就变成了对手。
徐有贞与当年一起参与“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因争权而彼此攻击,最终徐有贞在(Z-Z)斗争中落败,被贬为庶民,流徙金齿(在今云南)。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曹吉祥等人阴谋发动**失败,石、曹二人及其众多党羽都遭到毁灭性打击。
远在流放地的徐有贞因早与石、曹二人不共戴天,反倒因此受益。
明英宗赦免他的所有罪行,让他回归故里,纵情山水,安享晚年。
成化元年(1465年),徐有贞获准“冠带闲住”,恢复官员身份,但仍赋闲在家。
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徐有贞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多智数而反以智数败,喜功名而反以功名终。
患得患失,亦忠亦奸,忽为君子忽为小人,其才有余,其德不足。”
这句出自清朝学者方浚颐的评价是对徐有贞一生经历最客观的写照。
本文分享的历史上的徐有贞是怎样一个人跟徐有贞是好是坏的全部介绍,供大家学习了解!
上一篇:熊克武个人生平经历及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