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怎么会输给李自成的 孙传庭与李自成的决战结果
孙传庭怎么会输给李自成的
为网友解答孙传庭与李自成的决战结果和孙传庭怎么会输给李自成的的话题,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明史》说:传庭死而明亡矣。
孙传庭,是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
孙传庭曾连灭15股义军,擒获老一代“闯王”高迎祥,与洪承畴等人一起将明末起义打入低潮。
即便在大厦将倾的最后时刻,他依然表现出可圈可点的军政素养,给李自成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可是,他最终还是连续大败于李自成,兵败身死。
这是为什么呢?
一出道就立下大功
1636年,孙传庭被任命为陕西巡抚,担负起剿灭起义军的重任。
要打仗,自然需要人需要钱。
可是,崇祯告诉他:措兵难,筹饷更难。可以给你六万两饷银,其他你自己想办法!
缺钱缺兵,孙传庭可以倚仗的就只有自己的才能了。
孙传庭以有限的财力募得标兵3000,加上朝廷提供的屯兵、民兵2000人,合计5000人。孙以此为基本,勤加训练。
然而,他还未来得及整顿军政时,“闯王”高迎祥来了。
高迎祥是当时天下起义军中影响最大的一支,他们突出重围,直奔关中。
而孙传庭到任不足两个月,不但缺兵少粮,兵也还未练好。
形势危急,众寡不敌,只有以计取之。
孙传庭抓住高迎祥走子午谷道,沿途行军困难、疲惫的弱点,设伏于黑水峪,以逸待劳。
在高迎祥军被诱入伏击圈后,孙传庭依托有利地形,猛烈进攻义军。
一战之下,起义军全军覆灭,高迎祥及其手下大将黄龙、刘哲等人被俘,后被押解京师处死。
到任两个月,孙传庭即解决了老一代“闯王”,声名鹊起!
军政全才,义军克星
其后,孙传庭开始全面施展其军政才能。
他一面推行“清屯”之法,清理被豪强侵吞的屯田,一面整顿吏治,发展商业,多方扩充财力。
同时,他继续狠抓练兵,使其秦兵成为与关宁铁骑并称的天下劲兵。
其间,由于孙传庭练兵太严,一度引发兵变,但当时的崇祯还算头脑清醒,不但未加责备,反而又调4000川兵由孙调遣。
经过整顿,陕西军政事务得以振作。
与此同时,孙传庭“剿匪”也没有落下。
当时,洪承畴负责西面,主要与李自成作战,而孙传庭主要负责东面,镇压其他义军。
在很短的时间内,孙传庭连破15股义军,基本上肃清了所负责区域的义军。
李自成在洪承畴的打击下日子也不好过,本想与过天星等部会和,不想这些武装都已经被孙传庭所收,李自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洪承畴趁机在潼关南原大破李自成,李自成只带18骑突围而去。
此时,老闯王高迎祥已被灭,李自成几乎被打光,张献忠被招安,明末起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由于孙传庭的杰出表现,他赢得了极高的威望。
自视不凡的杨嗣昌称:洪、孙二臣,亲历战阵,臣亦不及。
而时人也认为:孙传庭“威名几轶于承畴矣”,威名几乎盖住了上司洪承畴。
那么,这位义军克星,为何最终兵败身死呢?
冤狱:“天翻地覆”的三年
就在孙传庭摩拳擦掌,准备消灭李自成,彻底扑灭义军最后的火苗时,清军第五次入塞。
洪承畴、孙传庭奉诏赴京勤王。
洪、孙表示:留下一人在陕,彻底消灭李自成如何?
崇祯否决。
李自成幸运地渡过了危机。
然而,遗憾的事情还没有结束。
勤王之战,要与各路军队、官僚“合作”,很快,孙传庭陷入了扯皮之中。
恰此时,孙传庭感冒失聪,请辞。
正好,与孙扯皮矛盾的一些官僚指责孙的信息也传到崇祯耳中。
崇祯震怒,将孙下狱。
这一关,就是三年。
三年间,天翻地覆!
在北方,洪承畴的13万精锐,在松锦大战中大败,大明的精兵劲卒几乎殆尽。
李自成、张献忠趁机崛起,迅速壮大,连克名城,横扫中原。
正在监狱中的孙传庭或许不知道:他已成为大明最后的希望。
不慎“豪言”
形势危急,崇祯被迫找孙传庭救场。
或许孙传庭被关押太久,对外面的情况不甚了解,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崇祯问孙传庭:需要多少人马?
孙传庭根据三年前的经验,豪言:得精锐五千人足矣!
崇祯大喜,从京营调兵给孙,令其灭贼。
然而,当孙传庭就任,很快发现自己错了。
当初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秦兵,或在松锦之战中跟着洪承畴报销了,或在与李自成的几次较量中被歼灭,剩下的不多了。
同时,李自成也不再是当初那个李自成,他已经拥有数十万大军,并经过严格整顿,统一了军制、军令的强军。
根据实际情况,孙传庭再次上书:敌人有几十万大军,我就算再牛逼,也不可能以一当百呀!我需要饷百万,练兵二万,才可破敌!
其实,根据敌情,面对数十万敌军,孙不过要多增练兵1.5万,已经是非常合理,甚至有些保守的要求了。
但是,崇祯却怒了:这跟你当时面奏的不一样呀!练好手上的兵,足饷一月,“卷甲出关”,不许逗留!
孙传庭确实在未了解状况的情况下做出过“精锐五千人”的承诺,但身为统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