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文鸯这个人物吗 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文鸯的下场
三国有文鸯这个人物吗
下面为网友们详细介绍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文鸯的下场和三国有文鸯这个人物吗的话题,接下来『领啦网』小编为网友介绍。
虽然他立有大功,却仍然不被朝廷重用。
最终,他更是莫名其妙死于权力内斗。
真正的“七进七出”
常山赵子龙的“七进七出”是一个文学篇章。
而文鸯却把“七进七出”搬到了正史。
255年,文鸯随其父在寿春骑兵,反对司马师。
司马师率大军急行而近,文钦大惊。
文鸯建议趁敌立足未稳,挫其气势。遂与其父兵分两路,夹击司马师。
文鸯鼓噪而进,大呼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全军震惊!
当时,司马师眼睛刚割了瘤,一惊之下,带伤的眼珠自瘤创迸出,疼痛不已。司马师为***军心,咬被头强忍,连被头都咬烂了。
可惜文钦迟迟不至,文鸯鼓噪一夜,遂引军先退。
“一鼓作气,再而衰,现在是三而竭”的时候,司马昭遂发兵追击,企图“击其暮归”。
文鸯以大军先退,自率十余骁骑反冲,所向披靡,击退追兵后再撤。
此时,司马班率八千翼(数千精骑)追来。
文鸯单枪匹马,返身杀入,迅速杀伤百余人,杀出后,又再杀入,“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出”。
这才是真正的“七进七出”!
此战,文钦虽然仍然失败,但司马师受惊,不久去世。
因内乱而不得志,被迫降司马
不久,淮南第三叛,已经投入东吴的文钦再率军来寿春,支援诸葛诞。
可惜,文钦与诸葛诞不合,诸葛诞杀掉了文钦。
文鸯兄弟当时正驻小城,闻讯欲杀入寿春,但军士不从。
无奈之下,文鸯只得只身穿墙,投靠司马昭。
司马昭力排众议,接收文鸯,并以之为瓦解寿春叛军的“心理战武器”。
果然,叛军见文鸯都能“不追究”,军心涣散。
不久,叛变平定。
史书都称赞司马昭“大度”、“大局观”,可是,谁又在意文鸯呢?
文鸯,何尝不想随其父建功立业?何尝甘心投敌?
而且,作为叛变“首恶分子”之一文钦之子,其本人又与司马师之死有关(至少有间接关系),前去投靠司马昭可谓“生死未卜”。
内乱之下,文鸯不但再无法随父建功立业,甚至要冒死投奔原先的死敌,可谓悲哀!
或许,当时的文鸯想不到:还有更大的内乱在等着他!
最辉煌一战,却“语焉不详”
投晋后,文鸯为平虏护军。
不久,秃发树机能叛乱,来势汹汹。
秦州刺史胡烈(灭蜀时为钟会大将)、凉州刺史牵弘(灭蜀时为邓艾大将)、凉州刺史苏榆先后被杀。
无奈之下,晋只得搬出文鸯出战。
文鸯督凉、秦、雍三州之军,进驻险要,大败秃发树机能。
树机能只得遣二十部弹勃“面缚军门”,各遣子为质。而胡人部落归顺者“二十万口”。
比之当年在寿春的“七进七出”,这才是文鸯最辉煌的一战。
督三州之军,威服悍敌,收“二十余万口”,这些都不是仅仅靠个人勇武所能作战的。
显然,此战,文鸯表现出的军事才能是更为全面的。
遗憾的是,史书对此却“语焉不详”,未对战事作任何描述,直接“上结果”。
要知道,晋代战事,史书虽继承“极简”之风,但对作战过程,将领方略多少是有些记载的。
后来马隆平定秃发树机能之变,史书对其用兵更是不惜笔墨。
文鸯此战的记载不详,只能说:很遗憾···
立功却通不过“面试”
文鸯立有大功,为朝廷任命为东夷校尉、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