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根本不属于中国历史 元朝为什么很少被提起介绍(2)
元朝根本不属于中国历史
国土辽阔的大元王朝
不仅如此,忽必烈之所以能够优先于黄金家族成员得到一统中华天下的机会,根本原因还在于他是一个重建汉地封建秩序、愿意继承中华文化的帝王。
在以金莲川为中心(其潜邸所在)广揽天下人才时,忽必烈就着意与中原儒家士大夫紧密联合,致力于改革蒙古治理现状,整治汉地,促进蒙古征服者适应中原的封建文明。
当时的汉族士大夫郝经的一番话就很清楚地说明了问题,他说:“今主上(即忽必烈)在潜邸以待天下士,征车络绎,贲光丘园,访以治道,期于汤武……以为兵乱四十余年而孰能用士乎?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
所以说,元朝从建立之初起,就遵循的是中华之道,行的是儒道佛法等治国手段,与中华大体上无异,是继承中华文明而非使中华文明断代。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必烈之后,元朝统治者的素质确实参差不齐,但基本上也没有去完全推翻中华文明而搞他们之前在蒙古草原上实行的那一套。
元朝疆域之广大亘古未有,也是现如今中华民族共同居住的这一块东亚国土的奠基者;元朝时期建设的元大都,即当今之首都北京,从那时后期就成为了统一大中华的(Z-Z)、文化、经济中心,六七百年以降,几无更改。
元朝实施的“行省制度”,既方便了当时的元朝统治者统治这片广袤国土,也使得后世的我们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地方治理经验。
元朝对中华文明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华夷一统”,这是首个少数民族一统天下的尝试,为我们后世的民族治理,尤其是为我国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清朝的华夷一统总图,开创者其实是元朝。
元朝对中华文化的继承最大的明证还是元曲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体裁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文明史上不能忽视的强大存在,而元曲就是其中之一。
首先这几种文学体裁都是承载着汉文明传播的极其强有力的机体,但凡你接触到中华文明,这几种体裁你必定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否则,你就不能说你了解过汉文明。
至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马致远的《秋思》是耳熟能详的吧。
元曲这种体裁明显是承袭于宋词,但它的形式更加灵活,用词遣句也更加大众化、口语化,可以说是宋词被继承发扬、被进一步推向大众的一种文学形式。
而宋词是中华文学的一座巅峰,那继承发扬宋词的元曲是什么,大概就无须我多嘴了吧。
再不读书的人,马致远的《秋思》还是知道的,元曲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此可以说,所谓的“宋亡之后无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弥天大谎,谣言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其中一定有想让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历史断代的企图。
我又仔细查了一下这句话的来源,全句是“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前一句妄图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后一句则企图抹杀我们的中华文明,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包藏祸心。
事实胜于雄辩,世界上如此之多的民族和国家,曾经辉煌的个体确实不少,但真正能够绵延数千年,至今依然可以追寻文化源流的,舍中华其谁?
你要知道,元朝统治中国差不多100年,清朝则统治了中国268年,如果真要是这两个朝代没有华夏和中国,真的是将我们的文化灭亡了,现在的我们中国人何中华文明又从何而来?你要知道,四百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消灭一个国家甚至一种文明了。
因此,所谓的“宋亡之后无华夏”是一派胡言的荒谬言论,可笑可叹且可耻。
宋亡之后不但有华夏,而且华夏文明更加强大,中华民族聚合力更磅礴。
上面(www.lingla.com)为您介绍的元朝为什么很少被提起介绍以及元朝根本不属于中国历史的具体介绍,供网友们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