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3)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三)逐名利再反水
消息传到建康,朝野大惊,司马元显缺乏军事实力,讲动武完全没辙,但打歪主意却很有一套。他找了一个原北府军的将领、刘牢之的老熟人高素去当说客,策动刘牢之反水。
高素很会做工作。他回忆了两人的旧交情,还提到谢安谢玄已死,此一时非佊一时后说到,你为王恭立下了大功,他对你有何封赏?官不过将军,还要受气。你如投靠司马元显,加官进爵,当朝中的大将军威震天下......何去何从,请将军速断。
听了高素的一席话,刘牢之想到王恭态度的变化,觉得王恭这种人真的是不可信也不可交,于是听从高素的游说决定叛离王恭。
反水的刘牢之一路打进建康,追上逃跑的王恭将其杀掉。司马元显也没有失信,把王恭的职位官号全让给了刘牢之,并兼领七个州的军事。刘牢之成了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其实司马元显当时是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作出这种承诺的,从其内心而言,他并不希望刘牢之与自己分享权力,因此常常处于既怕刘牢之但又不敢与之闹翻的矛盾心态。
刘牢之是个明白人,完全懂得起司马元显的心思,因此两人的关系长期处于一种微妙的貌合神离状态中。
这样相对平安的日子过三年后又起风波了。镇守荆襄的桓温死后由其子桓玄继承爵位。桓玄仪表威严,素有盛名,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他瞧不起司马家族的弱智和败类当皇帝掌朝政。继承父亲的爵位后有了资本,就起荆襄十镇之兵,顺江而下直扑建康。朝野震惊不已,时任皇帝司马德宗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去讨伐桓玄。
桓玄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没有算到刘牢之如此英勇善战,拼尽全力也冲不破刘牢之的防线。黔驴技穷地他心生一计,派人到刘牢之那里当说客,明明事成之后,以司马元显的官位相授。
刘牢之有些拿不定主意,心想如果坚守防线,把桓玄击败,就有再造社稷之功,但功高震主哦,司马元显能容纳下自己吗?如果被桓玄打败,那就退无归路了。他打算重演讨伐王恭那一幕。心腹参军刘裕劝他,一反再反形象不好失去民心,应当直接抗击桓玄获取忠君美名。
刘牢之被鬼迷了心窍哟,完全不愿听别人的劝告,投靠了桓玄。桓玄打进长安,杀了司马元显,但对刘牢之的承诺却忘到九霄云外云了,只封了个会稽内史这类小官儿。
刘牢之愤怒不已,他打算纠集部下讨伐桓玄。刘裕又劝他,你若反桓玄,你一生中就有三反了,天下人谁能容得下你啊!
固执的刘牢之不听刘裕劝告,带领部下就向京口出发,没走多久部下就尽散了。刘牢之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已毫无作为,也不会为桓玄所容,只好上吊自(S)。淝水大战的功臣上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可叹可悲。
以上就是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及其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的相关讲解,希望为您的生活带来一点小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