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 朱祁钰是朱高煦儿子吗生母是谁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06:00 来源:领啦网
导读: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如果想了解朱祁钰是朱高煦儿子吗生母是谁和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的相关知识,接下来「领啦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前言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

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

如果想了解朱祁钰是朱高煦儿子吗生母是谁和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的相关知识,接下来「领啦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前言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

在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变”前,时任郕王的朱祁钰是朝堂上的小透明。正常情况下,文武百官每年只有两次见到郕王的机会,分别是元旦和冬至,地点在奉天门东廊。

癸未,文武百官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四》

这里的癸未日,是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正月初二日。文武百官正月初一日到奉天殿(今故宫太和殿前身)给皇帝拜年,第二天在奉天门(今故宫太和门前身)东廊给尚未之国的亲王拜年。

东廊位于奉天门东侧,也称东朝房,在明代主要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而当时还在京城的亲王,就只有郕王朱祁钰一人。

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

奉天门东侧

但是当年八月十五日发生的“土木堡之变”,却突然让朱祁钰站上了历史的舞台。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朱祁钰最终因为没有儿子的硬伤,而被哥哥朱祁镇篡位成功。

此后为了凸显自身的正统性以及合法性,明英宗往弟弟身上泼了无数的脏水。甚至有了朱祁钰出生于宫外,其母吴贤妃是当年造反失败的汉王妾室的说法。

其目的自然是给这位废帝冠上罪人之后的污名。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事实,其中有没有漏洞呢?笔者今天就来捋一捋。

吴贤妃:我真的和汉王没有关系

在《明史》后妃传中对于吴贤妃有一段非常简短的记载,交代了其在明宣宗后宫中的简单经历,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原文如下:

吴太后,景帝母也,丹徒人。宣宗为太子时,选入宫。宣德三年封贤妃。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复辟,复称宣庙贤妃。成化中薨。—《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宣宗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子的时间是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十一日,如果吴贤妃是这个时候入宫,那她和汉王之间就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这个时间,是有问题的。吴氏死后葬在了北京西郊的金山,其墓志出土于建国后,里面清楚地记录了吴氏的出生年月:“洪武三十年五月十六日”

洪武三十年是公元1397年,那么吴氏永乐二十二年入宫时的年龄就是28岁。明宣宗怎么会选一个如此高龄的女子作为皇太子的妃嫔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明史》记载有误。

由于吴氏死后谥曰荣思,其墓志称为《荣思贤妃圹志》,里面说到吴氏“选召掖庭(即进宫)”的时间是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

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

朱瞻基剧照

朱瞻基在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十一月十日被册为皇太孙,次年16岁的吴氏被选为服侍太孙的宫人,从年龄来说是对得上的。笔者以为《明史》的这段记载应改为“宣宗为太孙时,选入宫”

不管是吴氏是在宣宗做太子还是太孙时入宫,她和朱瞻基的二叔汉王朱高煦之间,都不应该产生任何联系才对,这个说法又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贤妃吴太后,代宗生母也,都督彦名女。初为汉王宫人。汉王以叛诛,宣宗赦其罪,顾不敢携入宫。养宦官陈符家,赐宫女数辈奉之。寔生景皇帝,中外未之知也。

年七岁而上疾革,语太后更一哥哥陈符家,急呼来。太后遂取其母子入宫,帝抱持哭。未几封郕王。郕王代立,尊生母为皇太后。天顺中见削,弘光初追复,谥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罪惟录列传卷之二》

《罪惟录》原名《明书》,是明末清初之际由海宁人查继佐所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上承太祖朱元璋,下至弘光帝朱由崧。查继佐是大作家金庸查氏一族的先祖,传说是当年《明史》案的实际检举人。

汉王朱高煦是朱棣嫡次子,宣宗朱瞻基二叔,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的时候起兵造反,被大侄子御驾亲征给轻松平定。

如果吴氏真的是汉王府宫人,那她这一年就是30岁,比宣宗本人还大了两岁,居然就这样一见钟情了?似乎可能性不高。

朱祁钰是汉王的儿子吗

汉王朱高煦剧照

徐溥,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进士,孝宗朝内阁大学士。徐溥有一本著作《谦斋文录》,里面收录了他本人写的一篇墓志铭:《荣善夫人墓志》。

所谓的荣善夫人,姓项氏,顺天府宛平县人,墓志中有这样一段话:“宣徳癸丑选入宫,侍贤妃”

宣徳癸丑就是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从项氏的去世时间(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和去世年龄(72岁)倒推,她入宫的时候不过8岁而已。这个年纪,显然是作为服侍妃嫔的宫女,而她服侍的对象是贤妃。

笔者看到有人认为这里的“贤妃”指的是生育了郑靖王朱瞻埈、追封蕲献王朱瞻垠、淮靖王朱瞻墺和真定公主的明仁宗李贤妃。

从史料来看,日后宪宗万贵妃,英宗万宸妃、高淑妃等都是这一批进宫的小女孩。其中万贵妃分配给了宣宗皇后孙氏,万宸妃、高淑妃分配给了皇太子朱祁镇,按理项氏应该分配给吴贤妃才合理。

李贤妃是宣宗庶母,当初免于殉葬已经谢天谢地了,分配新鲜小宫女的好事能轮得到她?笔者表示怀疑。

墓志上同时说天顺年间朱祁镇为皇太子选拔老成谨厚有年徳的宫人,大家一致推荐的人选就是项氏。朱祁镇靠着夺门之变重新夺回皇位后,把弟弟朱祁钰仍废为郕王,吴氏也从皇太后重新变成宣庙贤妃。

这个时候削减吴氏的待遇,把公认为“老成谨厚”的项氏调去服侍皇太子,是说得通的。如果项氏服侍的人是李贤妃,则李贤妃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去世之后她服侍的人是谁?墓志上为何不提呢?

(景泰三年春正月)庚戌,仁宗贤妃李氏薨,辍视朝三日。—《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二·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