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 古代爵位官位排序制度(2)
清朝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
尽管两次分封皇子,有康熙个人好恶的意愿,但获封亲王、郡王的皇子,其生母的地位都比较高贵。胤祉、胤禛、胤祺的生母都是康熙帝最宠爱的妃子,且都出身名门。
至于胤䄉,他的生母钮钴禄氏是遏必隆之女,封号又是贵妃,所以即便他能力平平,凭借子以母贵而获封郡王。
三、个人能力也是分封的重要因素
还以康熙皇子为例,年长皇子中,胤禩的生母卫氏出身是最低的,为辛者库贱籍。但胤禩好学,个人能力十分出众,在朝中也颇有名望,所以第一次分封时,康熙就给了他贝勒的封号,其时胤禩的年纪才17岁。
还有就是年长皇子中,胤祉、胤禛、胤禩、胤祺也很早就参与了政务。尤其是在康熙出巡时,这几个年长皇子在京辅政,或独立管理部务。
在一废太子之前,这几个年长皇子都表现出了优越的(Z-Z)能力,所以他们获封高级爵位,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皇子受封的爵位也比较高。比如皇子出生时就被默定为继承人选,像顺治帝和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
原本这个皇子排名第四,可他刚出生不久便被顺治帝称为“长子”,显然这是暗示他是将来皇位的继承人选。但皇四子福气不够,还没来得及命名就夭亡了,顺治帝伤心之余追封其为荣亲王。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乾隆帝的皇七子永琮,他是孝贤皇后所生,原本乾隆帝是想将他立为储君的,但永琮因天花过早去世,乾隆帝追封为哲亲王。
最典型的是道光帝的第六子奕䜣,道光帝在立储的过程中十分纠结,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䜣之间犹豫不定,迟迟下不了决心。虽然最终是立了奕詝为皇太子,但他又不想委屈了奕䜣,所以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诏,封奕䜣为亲王。
总体来看,清代的皇子分封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的,在皇子比较多的情况下,皇帝会综合考虑到嫡庶、生母、个人才能方面进行分封;在皇子较少的情况下,则一般都会分封亲王、郡王一类的高级爵位。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新皇登基,对于自己的兄弟往往也会加恩晋封。清代皇子晋封亲王、郡王,大多也是这种情况。至于清初功封的八个铁帽子王,以及恩封的四个铁帽子王,则又是特例。
上述的关于古代爵位官位排序制度以及清朝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的全文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您,同时也希望大家多来www.lingla.com看看更多的生活经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