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X-J)时的清军装备 带了多少兵马的军事力量(2)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清军装备
劈山炮早在乾隆时期就为清军常用的装备,攻坚能力一般,但用于野战还是很猛的。
不过,由于工艺所限,当时的劈山炮行制大,沉重。
镇压太平天国,多是沿长江作战,运输起来还算好。
到了大西北,如此笨重,运力有限,就难以大规模使用了。
左宗棠请洋匠将“劈山炮”进行改造。
经过改造的劈山炮,“身只五尺,能放半斤子,半斤群子,可致远四五里”,而且,安装了架子,可以不用人扛,是一种典型的轻型野战火炮。
“抬枪”,可以装备散弹,是清朝中期对付骑兵冲击最有效的武器。
1830年平定回疆之乱时,“贼步骑万余来犯”,清军以抬枪发射散弹,一炮可容三十多子,敌军倒下一大片。
这么好的反骑兵武器,当然也是左宗棠的“魔改”对象。
左宗棠改进了广东无壳抬枪。这种抬枪由三人两杆变成一人一杆,“较洋枪有准而更致远”。
进行收复(X-J)之战前夕,上海运来了一尊经过改进的“田鸡炮”。
所谓“田鸡炮”,就是明代就已经出现的虎蹲炮。
经过上海制造局的“魔改”,“田鸡炮”的发射速度加快,炮弹从空落下,“以打马队之成团者为最妙”。
左宗棠对此非常喜欢。可惜,兰州制造局没有掌握相关“魔改”技术,只好多打造炮弹,以供使用了。
混合式
当然,除了“魔改”的土装备和引进、仿造的西洋装备,左宗棠军仍然装备了大量的鸟铳、刀枪、弓箭等装备。
所以,与当时其他清军类似,左宗棠的军队装备看起来有点魔幻:既有当时最先进的步枪、火炮,也有自己经过魔改的土装备,更有连改造都没有改造过的陈旧装备。
这镜头很像游戏:地上跑着持(K-D)穿盔甲的步兵,天上飞着直升飞机,家里在造原(Z-D)···
毕竟:近代化,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词,但对时人来说,只能是“循序渐进”。
不过,左宗棠的这支混合不同时代装备的军队,却充分发挥了各个武器的效能。
百花齐放,各司其职
在刘锦棠收复(X-J)的作战中,往往让骑兵配备冷兵器发起奇袭,打击敌人野战部队,打乱敌人节奏。
随即,如果据点不坚固,就一攻而下,据点坚固,就等待步兵、炮兵。
当敌人发起反击时,装备大量反击骑兵的“魔改”土装备往往发炮轰击。
敌人装备火枪的步兵集团反扑时,清军并不对射,用“劈山炮”伺候。(这也是当年湘军对付李秀成的办法)
敌人骑兵发起猛烈反扑时,抬枪、虎蹲炮伺候。
因此,整场战役中,号称精锐的敌骑兵,号称装备精良的敌步兵,根本无法在野战中造成威胁。
攻城时,清军则以步骑掩护,构筑炮台,以德国后膛炮轰之,即便不能直接破城,也会引发对手的崩溃,任什么险峻城池,被攻破完全没有悬念。(金积堡之战的经验)。
因此,整场作战中,清军唯一顾忌的是补给问题。至于作战,刘锦棠打到哪里,那里根本扛不住,基本没有任何波澜。
我们谈论装备时,往往都倾向于谈论最前沿、尖端。
其实,不论对一支军队,还是一个人,手里的资源永远由三部分组成:尖端但未熟练掌握的;未必尖端但已熟练运用的;已经过时但仍然在使用的。
我们既要保持更新换代,也要随时做好组合,才能随时保持强大战斗力。
以上是领啦网[www.lingla.com]关于带了多少兵马的军事力量以及左宗棠收复(X-J)时的清军装备的全部介绍,供大家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