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生活常识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注释 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4:07:44 来源:领啦网
导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注释,本文摘要: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注释的相关内容,接下来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 赏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注释

本文摘要: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注释的相关内容,接下来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

赏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故事,记叙孔融小时候的一件轶事,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层层烘托的手法,表现了孔融的聪慧机智。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注释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

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注释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当时才智出众,有声誉的人和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来到李元礼的门口。

对守门的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经通报以后,孔文举(进去)就在前面坐下。

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过友好往来的。”

元礼和宾客们听了无不感到惊奇。

太中大夫陈放过一会儿也来了,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他说:“小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陈进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注释

词语注释

1.李膺(lǐ yīng,110年—169年),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官员。祖父李修,汉安帝时官至太尉。

2.为:担任。

3.诣:前往,到。

4.清称:有名誉。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膺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昔:从前、以前。先君:对死去的祖先的尊称。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先君,死去的祖先。

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15.莫:无。

16.奇:对……感到奇怪。

17.语:名词。话。

18.语:动词。告诉,说。

19.小时了了(liǎoliǎo):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

20.大:非常。

21.踧踖(cùjí):局促不安。

有人“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爱因斯坦、丘吉尔的例子也是众所周知的。两人小时候学习成绩都相当差,可长大了都获得辉煌的成就。

本文分享的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以及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注释的全部内容,网友们不妨在这方面予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