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哪个朝代的人 唐朝宰相狄仁杰为何成家喻户晓神探(3)
狄仁杰是哪个朝代的人
▲民国石印《绘图武则天四大奇案》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普通百姓在看断案小说时,只关心清官什么时候可以破案斩杀贪官污吏。
而文人关心的却是,朝廷何时才能像小说一样任用清官,铲除那些尸位素餐的贪官。
小说文学发展到后期,许多文人不满清朝丧权辱国,直接以小说为武器,借古喻今暗讽清朝统治者昏庸误国。
客观来说,清朝时期除《狄公案》之外,还有《包公案》、《施公案》和《海公案》等以清官为主角的断案小说,《狄公案》并不占据明显优势。
事实上,狄仁杰之所以能够从这些清官中脱颖而出,甚至走向世界,还要归功于荷兰作家高罗佩。
▲高罗佩书房抚琴旧照
高罗佩,字芝台,原名罗伯特·汉斯·古利克,从小就有很高的语言天赋,中学时期就曾创办过周刊。
高罗佩一共掌握英、中、梵、藏、日等15种语言,大学毕业后进入荷兰外交界,从秘书一直升迁为大使。虽然高罗佩在仕途上成就不小,但真正让他名流千古的却是文学创作。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高罗佩来到重庆,在荷兰公使馆担任一秘。当时重庆作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云集了许多文学界人士。
高罗佩借助工作便利,经常接触社会名流,对中华文化越发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高罗佩不但对汉语的掌握愈发娴熟,还学会了撰写中文小说和古诗、文言文等。
▲在重庆街头听琴的高罗佩
高罗佩在重庆任职时,曾偶然看过《武则天四大奇案》这本小说,他对小说主角狄仁杰破案的本事佩服不已。高罗佩在爱不释手之余,索性将《武则天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然后送到西方出版。
客观来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官员经过多年摸索,早已形成破案体系,不论是刑事侦讯还是逻辑推理,都不逊于任何国家。
西方人本来就喜欢推理性文学,高罗佩将小说译文发表到西方后,瞬间引起巨大反响。
出版方几次卖到断货,获得大量财富。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出版方开始不断催促高罗佩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