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旦卓玛的个人简历 从农奴女到藏族歌唱家的经历
才旦卓玛的个人简历
小编为大家解答从农奴女到藏族歌唱家的经历和才旦卓玛的个人简历方面的讲解,接下来领啦网小编就来介绍。
才旦卓玛:从农奴女到藏族歌唱家!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当听到美妙悠扬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时,人们就会想到著名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
“是新中国将我从一个农奴的女儿培养成为人民的歌手,让西藏人民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曾经苦难的生活经历,使才旦卓玛有更富于常人的生活感受,她将这些感受全部融入了她的歌声当中……
目不识丁的农奴女
才旦卓玛出生于一个农奴家庭,幼小时也曾放牛牧羊。
父亲是社会地位低下的银匠,父母还曾长年为农奴主种过地。在那样的社会里,农奴和他们的子女毫无人格尊严,更没有读书识字的权利。
才旦卓玛14岁那年,解放军部队进驻西藏,日喀则实现了和平解放。
当时,才旦卓玛和广大藏胞一样,由于听信过歪曲的宣传,对***很恐惧。
但当亲眼看到解放军宁可饿肚子也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宁可冻着也不占老百姓的房子时,她才感到他们和旧藏兵根本不一样,是真正给穷苦人带来吉祥的“菩萨兵”。
家乡成立了妇联,才旦卓玛积极参加活动。她爱唱歌,优美的嗓音在妇联的宣传工作中得到了施展,这一带的父老乡亲都愿意听才旦卓玛的歌声。
才旦卓玛唱得更起劲了,没多久她就加入了共青团。 1956年,西藏青年参观团到北京参观学习,才旦卓玛幸运地成了其中的一员。
才旦卓玛见到了***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参观了北京城,还到了东北、上海、南京……才旦卓玛暗想:过去农奴的地位低,女农奴的地位更低下。今天我们真是扬眉吐气、翻身解放了。
西藏富有灵气的山水赋予才旦卓玛天生的好歌喉,1956年11月,才旦卓玛被日喀则文工团吸收为学员。
没多久,从来没读过书的才旦卓玛被保送进了第一所西藏公学“陕西咸阳西藏公学院”(今西藏民族学院)学习。
半年后,文化部委托上海音乐学院办个民族班到这里挑学生,才旦卓玛说:“我当时没有文化,唱了《牧歌》和《献给***》这两首歌,老师听了一下声音情况,就考上了。”
师恩如歌
1958年底,才旦卓玛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
不懂汉语的才旦卓玛很少出门。从高原乍到黄埔江畔,不但语言不通,气候、水土、饮食都让才旦卓玛感到不适应。
才旦卓玛经常偷偷哭泣,也产生过回家的念头。而学校对藏族学生非常照顾,让才旦卓玛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她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
才旦卓玛坦言,如果按照上海音乐学院的要求,她是没有机会进去学习的。“完全是国家为了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特别是在西藏,因为西藏解放得很晚,这种艺术人才特别缺少。”
尤其幸运的是,才旦卓玛在上海音乐学院遇上了几位好老师。一位是当时的系主任周小燕,一位就是王品素老师。
那时,朴实的藏族姑娘才旦卓玛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特别是她的主课老师王品素对她更是关爱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