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员外郎是什么官 在清代员外郎的前程不可限量
清朝员外郎是什么官
本文为你介绍在清代员外郎的前程不可限量和清朝员外郎是什么官的相关内容,接下来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清代郎中、员外郎是什么官?虽是厅级干部,但前程却是不可限量。
御史经常发布一些关于清代官制的文章,但是对六部的职官设置讲得不多,今天『领啦网』小编来讲一讲六部的郎中与员外郎,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清代六部的职官设置依次是: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经承。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六部尚书、侍郎分别是从一品、正二品大员,而不设三品、四品官,职责很重权力很大的郎中、员外郎级别较低,分别是正五品和从五品。
其实这种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郎中、员外郎的人数太多,加在一起有好几十人。此外内务府、理藩院两个衙门也有为数众多的郎中、员外郎,所以他们的级别不可能太高。
郎中与员外郎是什么关系?
从品级与职掌的角度来看,郎中与员外郎有隶属关系,大致可以认定为上下级关系。按照清代官制,郎中、员外郎是同属一个量级的,官方叫法为“司官”(尚书、侍郎为堂官)。

如果和现在进行比较,尚书、侍郎是部长、副部长,那么郎中就是某部下属的司长、局长,员外郎则是副司长、副局长,属于厅级干部。
清代各部设有不同的清吏司,简称“司”,这里就以事务最繁的户部为例进行说明。
户部管理全国的户籍、土地、钱粮等事务,其职官设置是六部中最多的。户部主要政务的分工,是按省区分司的,共有十四个清吏司,分别以省份的名字命名,比如江苏清吏司,山东清吏司,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各省清吏司并非只管该省的政务,像有些事务较简的司,需要兼任其他的事务,比如云南清吏司,除了负责云南一省的钱粮赋税之外,还兼漕政,贵州清吏司则兼全国关税。

户部各清吏司的最高长官就是郎中,所以他们被称为“司官”。
由于清代在中央各重要部门实行的是满汉双轨制,故一个司中分设满、汉郎中各一人,满、汉员外郎各一人。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清吏司中,人数又不同。比如兵部的武库司,设满郎中二员,汉郎中一员。
各司中满郎中是掌印的,汉郎中则是实际办事的,这与满汉尚书的性质一样,是清代重满抑汉基本国策的一个体现。
前面提到,郎中与员外郎大致上可以认定是上下级关系,但有些特殊时期,情况又有所不同。
以刑部而言,每年都有一个重要的政务——秋审。秋审是将全国各省的罪犯做一个最终定罪,有很多员外郎就是具体负责该项事宜的,其地位和郎中一样,直接对侍郎、尚书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