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诗人什么感情(2)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绝句短小,只有四句,但作者通过这四句诗却能把读者带进一个送别的场面之中,带进一个依依惜别的情感之中。
前两句对朝雨和春柳的描写,给你丰富的想象空间:渭城笼罩在一片濛濛春雨中,而渭城的那个客舍,正在饯别,客舍外的青青杨柳见证了朋友之间的难分难舍。
离别之地的春色清新,离别之后呢,西出阳关就是“春风不度”的荒凉了。
三、四句的“再尽一杯”的规劝,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离别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不舍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宴席进行了多久,酿满别情的酒喝过几巡,殷勤告别的话重复过多少次。
我们可想而知,但离别的时刻终究要到来,再喝一杯吧,这一杯酒让惜别之情达到了顶点。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名句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要理解此句之妙,一定要弄清楚“西出阳关”的内涵。
阳关处于河西走廊西头,和北面的玉门关相对。汉代以来,一直是(N-D)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N-D)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人们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在,当时阳关以西毕竟还是荒凉绝域,有“春风不度”之说。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倍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所以,“劝君更尽一杯酒”,犹如浸透了诗人深挚情谊的一杯感情琼浆,这里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有许多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感人至深的作品,也有一种慷慨悲歌、格调豪迈的诗作。
其中蕴含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和豪迈情怀为灞桥柳色涂上了另一种豪放色彩。
这两句出自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此时的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之中。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另一首送别诗中这样写:“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前两句也是写景,但此处之景于渭城春日的早晨明显不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猎猎北风中,唯见雁翔寒云。
这落日黄云、大野苍茫的北方边地之景,给人以悲壮苍凉之感。
但后两句却是格调陡转,以反问句劝慰朋友,此次离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您呢!
话别之语,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去奋斗、去拼搏。这样的劝慰语,出自出处于沦落漂泊之中的知己,倍显豪迈。
相比于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以上是领啦网[www.lingla.com]关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诗人什么感情、送元二使安西赏析的相关讲解,希望为您的生活带来一点小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