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指的是哪里的地方 山东人为何直奔严寒东北
闯关东指的是哪里的地方
为大家分享山东人为何直奔严寒东北和闯关东指的是哪里的地方的相关内容,下面为详细的介绍。
当初闯关东,山东人为何不去江南富饶之地,反而直奔严寒的东北!
自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场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迁徙活动闯关东,很多山东一带的关内百姓背井离乡,不远千里,北上来到关外东北谋求生路。
不过,对此依然有人非常不解,为什么当初山东人口大迁移,不选择富庶的南方,反而跑去天寒地冻的东北另起炉灶,开荒种地呢?

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活动
闯关东中的关意指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河北东部边缘渤海一带,是关内关外的界限,也是明长城的东北重要关隘之一,而闯关东意思便是以山东,河南为首的关内百姓,来到山海关城东门一带谋生。
清朝时期,满族为了保护东北一带,于是下达禁关令,严禁汉人前往关外。由于关外长期与世隔绝,人口流动稀疏,导致东北地区始终无法得到发展,19世纪末,东北人口甚至不足300万。

随着清朝的衰败,西方列强开始踏上中原(L-T),瑷珲,北京两则不平等条约导致我国失去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
此时的清朝开始幡然醒悟,于是在1860年解除了对东北的封禁,东北一带在封禁百年后,终于再一次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而此时的关内中原一带由于过去流动范围受限,导致人口日趋饱和,黄河下游的关(N-D)区又经常遭受连年天灾,粮食危机时有发生,所以在政策支持下人口开始向东北地区流入。

1877年,中原一带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重大旱灾,史称丁戊奇荒,山东,河南,山西一带近一千万人在饥荒中被活活饿死,于是华北一带大批难民翻山越岭逃到关外,闯关东狂潮开始爆发。
这一人口迁移活动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直到1904年,日俄在东北以及朝鲜半岛一带开战,闯关东热潮这才有所消减。
后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许多迁移至东北的山东人为了躲避战乱,才开始纷纷返乡,届时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人口大迁移才终于基本结束。
据说,闯关东的总计人数高达3000多万,其中山东人口近两千万,众所周知,东北的冬天寒冷而漫长,生存条件不如江南一带,可为何当初关内迁移却还是选择了东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