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简介 长相丑陋施世纶为什么叫施不全
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简介
今天带来的生活小经验长相丑陋施世纶为什么叫施不全和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简介的知识内容,接下来「领啦网」带大家一起了解。
此人相貌丑陋,被康熙戏称为“施不全”,死后被誉为江南第一清官.
康熙一朝出了很多的清官,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称的于成龙,有青菜豆腐汤之称的汤斌,还有张伯行等等。这些人都是封疆大吏,至于道、府、州、县的中低级官员中,也涌现了不少的清官。
如果看过《康熙微服私访》的读者,可能还会想起另一个大清官——施世纶。
之所以要把施世纶单独拎出来讲,主要是他和以上几个人物不同,因为施世纶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靖海侯施琅。封建专制时代,一个官二代能如此清廉,确实十分难得。
施世纶是施琅的次子,出生于顺治十六年。康熙平定(T-W)时,水师提督施琅是前线主将,施世纶赶上了这个大好时机,有幸参与了平定(T-W)之役。这也为他日后进入仕途打下了基础。
施琅是行伍出身,不是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八个儿子没有一个考取过功名,基本上都是荫生入仕。
史料中记载了一个典故叫“不提其名”,说的是收复(T-W)后,施琅进京陛见,康熙有意要照顾他的几个儿子,让他提几个名字以便朝廷授职。
施琅将七个儿子的名字全部列了出来,唯独没有施世纶的名字。这倒不是施琅偏心,而是他认为施世纶根本不需要朝廷的额外照顾,以他的才能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建功立业。
事实证明,知子某如父,施世纶果然不负众望,成了康熙朝后期著名的清官。
《清史稿》记载,施世纶长相丑陋:“漕宪施公,貌奇丑,人号为‘缺不全’。初仕县尹谒上官,上官或掩口而笑,公正色曰:‘公以其貌丑耶?人面兽心,可恶耳。
若某,则兽面人心,何害焉!’”因此,民间给施世纶起了一个外号叫“缺不全”,后来康熙极富幽默感地称他为“施不全”。
至于施世纶是否长相丑陋,无法考证,但他的政绩是有据可查的。施世纶是以荫入仕的,清代官员素有正途和异途之分,荫生也被列入正途之例,所以施世纶和那些科甲出身的官员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施世纶入仕的起点比较高,康熙二十四年,便被授予泰州知州(从五品),比一般的进士出任知县级别要高。
江苏泰州是临近运河的行政区,很多政务都会涉及到漕运。在泰州任上,施世纶治理地方很有政绩,并协助淮安等地方官员疏通漕运。
到了康熙三十二年时,施世纶被吏部保举升任江宁知府。他到任后,立即革除旧规,严惩贪吏,民众安居乐业。就在这时,他的父亲施琅病故,按礼制他必须离职三年,回家丁忧守孝。
他临行之日,数万民众伏道挽留,舍不得他离去。他自然无法允请,于是民众就每人自捐一文钱,在府衙门前建亭以示怀念,取名“一文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