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描写八百里秦川霸气诗句 王维形容秦川的《终南山》赏析(2)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08:56 来源:领啦网
导读:描写八百里秦川霸气诗句,王维和李白这时间都在长安,又都爱着终南山的美景,两人中间有没有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历史的记载是没有的,而且两人的关系好像还有些微妙,隐隐

描写八百里秦川霸气诗句

描写八百里秦川霸气诗句

王维和李白这时间都在长安,又都爱着终南山的美景,两人中间有没有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历史的记载是没有的,而且两人的关系好像还有些微妙,隐隐有各玩各的,互不交往的意思。

这些诗人间的关系其实也有学者专门考证过,还挺有意思,有机会会单独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前面提到孟浩然和李白在终南山的诗歌,但最能打造终南山知名度的标签还是王维创造出来的。

毕竟,孟浩然、李白还有其他许多诗人,他们只是终南山的过客;唯有王维,是在那里买了别墅的常住居民。

描写八百里秦川霸气诗句

这首诗的题目可谓开宗明义,先告诉大家我今天要写的是终南山。

紧承着第一句,从大处着笔,介绍终南山在整个的宇宙时空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太乙,也叫太一,是唐朝时候终南山的别名之一。《元和郡县志》中记载:"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高耸入云的终南山,是尘世间最为接近天宫的地方。八百里秦川绵延不绝,一路沿着中原大地延伸到遥远的终极,大海之滨。

后一句当然有所夸张,但也是盛唐诗的应有之义,如黄河入海流、月涌大江流、江入大荒流等句,哪个又不是夸张呢?

诗的颔联,王维将角度从云端上帝视角切换到了半山腰的第一视角。

登山登到一半,回首望去:白云滚滚,已经淹没了来时的路。再抬头呢?青霭茫茫,将峰顶一整个包裹在混沌之中,慢慢向云雾中走去,云雾便随人而退却。

有过登山经验的读者应该都很能理解这两句的感受。

描写八百里秦川霸气诗句

颈联,诗的视角再度广阔起来,从人间变幻到天上。终南山占地极广,以至于中峰两侧在天文学上都不属于同一分野。

分野,古代有二十八星宿,每一个星宿分别对应天上的一片空间。《赤壁赋》中苏轼的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是两个不同的分野。

也因为占地广阔,山峰高低不一,众壑有阴有晴,姿态万千。

对终南山景色的描写,随着前三联的结束而告一段落。

在第四联中,终于有了主人公的出现,以人之生气破山之空灵,更使两者交相辉映。

在山中游玩不觉天色已晚,想随便找个人家借宿一晚。

借宿这种事情,放在农村还好,村里村外基本都是熟人,但放在现在的城市里,我想几乎不会有人会收留一个身份不明的陌生人在自己家里过夜吧。

王维的做法可能会让现在的许多人大跌眼镜。他找谁借宿呢?

隔着一条溪水,问与自己对岸而行的樵夫,家里是否方便住宿?

民风之淳朴,人心之善良,感慨系之矣。

描写八百里秦川霸气诗句

仔细想想,自己对借宿这件事情的概念最早还是来自《西游记》电视剧,唐僧的那一句经典台词:“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往西天取经而去。”

僧人毕竟是地位高,又看着人畜无害,人人尊敬的身份,借宿自然容易一点。但王维身为朝廷命官,竟然可以随便借宿在樵夫家中,真的让我不得不感叹。

我是大学毕业之后来到深圳,呆了也有一段时间。深圳是好多人的梦想之城,工作机会多,工资也高,有好多好多大厂招人。

但来到深圳之后,对于所谓开放并包的文化并没有多少体会,反而是觉得在这城市里很难交到几个知心朋友。

也和几个身边的朋友聊过想法,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种紧凑的、大压力的生活,但是也舍不得放弃深圳那么多机会。

我想,终南山所代表的,就是都市文化的反面。有些人就适合呆在一个全是熟人、民风淳朴的小社区中,开开心心的活着。

大家觉得呢?

上述就是王维形容秦川的《终南山》赏析及其描写八百里秦川霸气诗句的全部内容,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