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誉为什么称号 唐朝诗人杜甫被誉为七绝之冠
杜甫被誉为什么称号
本文为您带来的是唐朝诗人杜甫被誉为七绝之冠和杜甫被誉为什么称号的相关经验,下面[领啦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用一首诗便写尽了唐朝兴衰,也就只有杜甫能做到,被誉为七绝之冠。
杜甫被誉为"诗史",是因为他的人生线条一波三折,呈现出极为动荡的起伏状态。
前33年,他都处于漫游时期,少年意气风发,游历天下,结交名人雅士,其中就包括李白。而立之年后,他决定入仕报国,于是进入首府长安,一待就是十年,这是他人生的第二阶段:长安待业时期。
长安,让杜甫的仕途梦彻底破碎,在这里他看清了朝廷的腐朽、官场的黑暗,尤其安史之乱后,他更是目睹了百姓遭受的苦难,所以他便踏上了流亡之路,步入人生的第三阶段。这时他的诗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写出了经典的三吏、三别。
但是,杜甫一生最伟大的成就主要来源于人生第四阶段:西南漂泊。
这时期的杜子美饱经风霜,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死磨难,丰富的阅历已经让他的笔染上了抑郁顿挫的色彩,所以他在这人生的最后10年里,写下了大量优秀的千古名篇。
今天这首诗就写于杜甫人生的最后一个年头,公元770年在长沙的某一天,他将所有感悟都融汇在了28个字当中。
创作的起因非常巧合,是因为杜甫在长沙偶遇了一个旧相识,他就是当初名满长安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当年,李龟年红极一时,为长安权贵倾情演唱,而杜甫有幸听到过一回,听得是热血澎湃。
只不过再次相遇时,杜甫已然白发苍苍,而李龟年也已经过气很久了,沦落到无人赏识的地步。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既视感,促使杜甫写下了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崔九是崔涤,曾得玄宗宠幸,在当时是大姓人家。杜甫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李龟年曾经的风光:帝王将相家中,名门权贵堂前,他都是座上宾。
从表面来看,这两句只是追忆过去、怀念旧人,可是"李龟年"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也就是开元盛世的代表。在杜甫心中,李龟年与大唐的鼎盛时代是联系在一起的。
而"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既表达了杜甫对开元盛世的追忆与眷恋,同时这两个地方又是当时长安精神文化的集中场所,非常有代表性。所以,前两句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杜甫对唐朝昌盛时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