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宗咸丰皇帝的悲哀命运 爱新觉罗•奕詝的没落(2)
清文宗咸丰皇帝的悲哀命运
开源不够,节流来凑。咸丰帝眼看着家底都出来了也无法遏制财政上的急剧恶化,那就从开支的源头入手,减少开支。
咸丰帝不仅对自己的八旗子弟狠,对自己的长辈们也够狠:他停发八旗兵丁的“红事赏银“、减少两成“白事赏银“等举措,也减少基层群体的福利。
且压缩节省清东陵日常维护先祖陵墓花费,而埋着自己父亲道光帝的清西陵,则对比清东陵减半开销用度。
在这样环境下接下大任的咸丰帝,对自己也是十分节省。
门枢坏了舍不得换新,将就着补补,继续使用;套裤被烧了豆瓣大的洞,太监劝他扔掉,他却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
在后世对咸丰帝的评价中,总结出了咸丰帝四大不良爱好:贪美色、贪丝竹、贪美酒、贪(Y-P)。后世在猜测他的死因时,也总是离不开这些不良爱好的影响。
当政前期的咸丰帝可谓是呕心沥血,改革力度之强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皇帝。
而也就这样一位皇帝,在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第二次侵华,进攻到北京时,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仓皇逃亡热河,命恭亲王奕訢留京议和。
在热河行宫的咸丰帝得到了久违的闲适与轻松,比起在北京每日的辛苦操劳和巨大压力,在这里和美女嬉戏,醉心戏剧。
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
十六日下谕,立下皇太子载淳,又为儿子安排好辅佐大臣(史称“顾命八大臣“,分别为: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十七日清晨,咸丰帝在热河病逝。
纵观咸丰帝短暂而忙碌的一生,很难去定义他是个昏君。
从他当政开始,他就在努力改变清朝的局势,顶住八旗子弟和宗法制度的压力削减开支,也给汉人更多的机会,改变清朝实行了二百多年“重满抑汉“的国策。
咸丰元年(1851)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十年(1860)第二次(Y-P)(Z-Z)都发生在咸丰当政期间,虽然不是他造成的因,但却要他尽力去弥补这些问题带来的果。
他“变卖祖产“、削减八旗福利、喜爱美色戏曲、甚至还吸食(Y-P),后期的一些决定更是为清朝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但是却也不得不肯定他当政前期的政绩。
他和他的父亲道光帝一样,十分勤劳节俭,但治理能力一般,遵循祖宗家法,想做一个守成之君,咸丰只是没摊上好时候。
所以经历着国家巨变的咸丰,才会做出那些看似荒唐的决定。
上述分享的爱新觉罗•奕詝的没落及其清文宗咸丰皇帝的悲哀命运的具体内容,供大家参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