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其他国家齐国在干什么 齐国为何坐视五国被灭
秦国灭其他国家齐国在干什么
关于齐国为何坐视五国被灭和秦国灭其他国家齐国在干什么的知识内容,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别急着笑话齐王。
看看“五国伐齐”后,齐国经历了些什么,我们再看看:如果您是齐王,您会怎么做?
持续被围殴
前279年,田单破燕,齐国终于从“五国伐齐”的危机中缓了过来。
与此同时,秦连续对楚、魏、赵等国发起了连续攻击。
前279年,白起伐楚,前278年,破郢;前277年,秦又攻取了巫郡及江南···
前276年、前273年,秦连续伐魏,其中,华阳大战,赵、魏联军大败!
前270年前后,秦赵之间连续爆发战役。
不过,这个时候,就别怪人家齐国不帮忙了。
因为:不管是打人的,还是挨打的,大家都没忘记打齐国!
前274年,赵将燕周伐齐,攻取了昌城和高唐(齐五都之一)。
前271年,蔺相如攻齐,攻到平邑;
前270年,秦攻刚邑和寿邑。
与此同时,楚国攻打南阳(齐南阳,在汶水以北,泰山以南);魏国攻打平陆(也是五都之一);燕国攻占了聊城。
可以说,除了韩国,其他五国持续围殴齐国!
齐国五都,丢失了两个。
齐国,已经不是那个“东帝”了,他只是一个自身难保,被人围殴的“软柿子”。
不计前嫌,合力抗秦
齐国原本是倾向于和燕国以外的山东各国修好的。
面对群殴,齐襄王集中兵力抗击燕国,夺回聊城,而对魏楚秦赵等国的侵略,不敢以大兵抗击。
与此同时,齐襄王一直“不计前嫌”,找机会与各国合力抗秦。
前274年,齐与魏合纵,与秦大战。(当然,被秦大破)
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秦国趁机攻赵,赵国像齐求救,齐“不计前嫌”,出师救赵,秦退兵。
同年,燕也来攻赵,齐赵合作,赵割三城(包括高唐)给齐,换取田单为将,破燕。
田单“转会”一事,是齐、赵接好的标志性事件。
赵国有的是良将,赵奢、廉颇当时都在,之所以要“高价”换田单,是通过(L-T)互换,解决(L-T)争端。
田单的封地安平归赵,高唐等地归齐,齐、赵两国正式摆脱(L-T)争端,建立互信关系。
可以说,尽管被所有人揍,但齐仍然优先选择与魏、赵合好,合力抗秦。
长平之战的伐交
很快,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前266年,就在田单转会的同一年,秦昭王驱逐魏冉等人,以范睢为相。
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的政策,与齐修好。
260年,长平之战爆发。
当时,秦、赵两强都与齐交好。
交战过程中(一说战后),赵国向齐借粮,齐国未借。
因此,齐国不借粮,似乎成了愚蠢之至的行为。
其实,这大约“苛求”齐王了。
长平之战前,秦国的外交战略是:善待赵国使者,做出秦赵将和解的假象,许诺将韩地的垣雍给魏,劝其不要动,魏不动,楚就不敢单独行动。
既然魏、楚都不敢乱动,齐又怎么会动呢?
要知道,此时的齐,早已不是当年的“东帝”,他只是一个长期被围殴的“软柿子”。
长平之战中齐的表现,虽不高明,但并没有比魏楚低劣。大家都是秦昭襄王、范睢“伐交”的手下败将而已。
事秦谨,与诸侯信
邯郸之战后,秦东出之势消停了一会。
山东各国,虽然发起过两次合纵,企图削弱秦,但同时,也在互相攻伐,企图扩张实力。
赵燕之间、燕魏之间、赵魏之间,彼此大打出手。
齐国则面临着楚国的威胁。
自郢沦陷,楚迁徙到陈后,全力“东向”成为了基本选择。
齐、楚在淮北等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前256年,楚灭鲁,攻齐。
前247年,由于齐国的压力,春申君黄歇申请更换封地,改为在淮北设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