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被明军打败的原因 蒙古骑兵怎么灭亡的(2)
蒙古骑兵被明军打败的原因
到朱元璋北伐时,其主要对手,已经是王保保、张思道、李思齐等“义兵”了。
至于分守各地蒙古军,不但无法与朱元璋对抗,甚至还常受到“义兵”的“欺负”。
不容小觑的北伐骑兵
(N-D)的蒙古骑兵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而朱元璋的骑兵却不容小觑。
很多朋友一到南方,就自然联想到“缺乏骑兵”。
其实,朱元璋时期的情况稍微有点不一样。
朱元璋自称“淮右布衣”,其手下主要将领也多是淮右人。
淮北地区,水草丰美,适合养马。
因此,元朝设立14个官办牧地,庐州马场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是官办牧场,民牧也十分普及。
元代时,由于统治者力保“蒙古本部”,战马基本上不取之于草原,而是取之于(N-D)。
因此,官办之外,元军的马匹主要取自民间,通过“市马”、“扩马”来补充马匹。
所以,元代以后,淮北地区的战马数量、质量都很高,逐渐成为一支新锐力量。
说句题外话。到清朝末年时,淮北地区的捻军骑兵,也能在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面前不落下风,战斗力非常强大。
朱元璋在陈友谅进攻洪都期间,以朱文正死守洪都,倾力打下庐州,可谓得到一快宝地。
此外,在征战中,明军也获得了大批的战马、骑兵。
第一类,是朱元璋从(Z-F)军处直接获取的。
比如:早在1355年攻打太平时,朱元璋就俘获了纳哈初。尽管纳哈初坚决不降,被朱元璋放归,但其在太平的所部多归顺。
第二类,是朱元璋从各军阀处获取的。
元末起义中,各军阀在与(Z-F)军作战时,也获得了大量的战马。
在朱元璋平定江南时期,这些战马也逐渐归朱元璋。
比如,破泰州时,俘5000人,获战马160匹;破高邮时,俘220余人,获战马370余匹。
这样的战马数量,自然与草原骑兵不可同日而语,但在(N-D)作战,步骑配合,对付已经不堪战的(N-D)蒙古骑兵,还是够用了。
朱元璋的正确战略
当然,单纯靠力量,朱元璋要北伐成功,并非易事。
朱元璋利用元各军阀的矛盾,先取山东、河南,次取大都,再定西北,整个过程步步为营,“先胜而后求战”。
当时,(N-D)蒙古骑兵多驻于河洛、山东。
但是,王保保、李思齐等强力军阀都在陕西、山西等地,面对散守各地的蒙古骑兵,徐达、常遇春拥有压倒性优势。
因此,大多数蒙古骑兵望风而降,很少进行激烈抵抗,整个作战基本没有悬念。
加入明军的蒙古战士
其实,元代后期,蒙古军户的日子也不好过。
许多蒙古军户也穷困潦倒,对元廷不满。
由于朱元璋明确表示“蒙古、色目人···同生天地间···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因此,许多蒙古战士都加入了明军。
在攻山东、河南时,都曾有大批蒙古军归顺。
据《蒙古源流》记载,四十万蒙古人,只有六万人回到了草原,其余三十四余万都留在了汉地。
可见,朱元璋推翻元朝的(Z-Z),是各族人民一起反抗暴政的(Z-Z),得到了大多数蒙古战士的认可。
到朱元璋设立军户时,大量归附蒙古军戍卫边地,成为明军的重要力量。
再到靖难之役时,“朵颜三卫”甚至成为朱棣取天下的精锐。
面对改朝换代,(N-D)蒙古军事实上大多是没有持狭隘观念的。
朱元璋能轻松取胜,主要还是元代统治的失败。
漠北、辽东的骑兵无法调入,元廷只有依靠(N-D)蒙古军作战。
然而,与后代的明朝军户、清代八旗一样,(N-D)蒙古军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甚至不能成为朱元璋北伐的主要对手。
而且,对于蒙古战士来说,他们自己也饱受元贵族的剥削,并不愿为元征服殉葬。
北伐时,朱元璋的骑兵力量虽不能与草原骑兵相提并论,但仍有一定规模,完成步骑配合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在朱元璋正确的政策和指导下,明军轻松取胜。
以上『领啦网』www.lingla.com介绍的蒙古骑兵怎么灭亡的、蒙古骑兵被明军打败的原因的经验小知识,希望看完本文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