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频繁(Q-D)的主要原因 商朝几次(Q-D)的过程
商朝频繁迁都的主要原因
本文为您带来的是商朝几次(Q-D)的过程和商朝频繁(Q-D)的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
商朝是个距离我们比较遥远的朝代,大概存在时间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左右。我们要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才统一六国,商朝灭亡后800年左右,秦始皇才统一六国。
800年是个什么概念呢?清朝268年,明朝276年,元朝98年,宋朝319年,这几个朝代加起来,才超过了800年。
好家伙,商朝距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因此我们要研究这个朝代,困难重重。只能从现有的部分史料以及出土的一些文物着手。
至于商朝(Q-D)的事情,我们大致上可以从两本史书中找到答案,一本是《竹书纪年》,另一本是《史记》。
其中《竹书纪年》在春秋、战国时期编写而成,《史记》在西汉时期编写而成。所以相对来说《竹书纪年》更靠谱一些,但由于年代久远,资料不全,相对来说《史记》更加全面一些。
一、《竹书纪年》中,商朝(Q-D)2次。
夏桀残暴不仁,恰好商丘地区的商汤崛起了,他带着国人屡战屡胜,击败了夏桀,在亳建立了商朝。
亳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商丘,现在你知道商丘这个地名的由来了吧!
第一次(Q-D):第十代君主商王仲丁在位期间,开始(Q-D),他将都城从亳迁徙到了嚣,嚣大概在如今的河南郑州附近。
第二次(Q-D):第十二任君主河亶甲统治时期,又将都城从嚣迁徙到了相。相指的是如今的河南安阳境内。
二、《史记》中又补充了4次(Q-D)历史。
第三次(Q-D):第十三任君主祖乙将都城从相,迁徙到了耿。耿就是如今的山西河津。
第四次(Q-D):还是第十三任君主祖乙,(Q-D)到耿的第二年,又把都城迁徙到了庇。庇就是现在的山东郓城北、范县东南一带。
第五次(Q-D):第十七位君主南庚在位期间,将都城从庇迁徙到了奄。奄指的是山东曲阜。
第六次(Q-D):第十九位君主盘庚在位期间,将都城从奄迁徙到了北蒙,也就是殷。殷指的是如今的河南安阳。此后长期以殷商代指商朝。
所以说,商朝实际上一共有6次(Q-D)行为。但是由于祖乙在位期间,2年(Q-D)2次,所以史学界只将其算作一次(Q-D)行为,也可以说商朝共计5次(Q-D)行为。
三、商朝为何要频繁(Q-D)?
我们先把具体情况,具体拿出来分析一下看看。
第一次(Q-D)时,商朝已经过去了九代君王。这个时候第十代君王仲丁统治期间,商朝不仅国力开始衰败,而且宗室们开始为了争夺继承权互相争斗。
为了稳定宗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仲丁才选择了(Q-D),将都城从亳迁徙到了嚣。可惜最后还是没能避免,他死后他的弟弟外壬夺取王位,从而拉开了“九世之乱”的序幕。
第二次(Q-D)时,河亶甲在位期间。河亶甲是仲丁和外壬的弟弟,他夺取了王位以后,商朝内部矛盾就更尖锐了。
想想也知道,兄终弟及,居然取代了父子相传,事情不是这么办的!因此不少人反对河亶甲在位,他也是无奈,就把都城从嚣迁徙到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