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刀叫什么 青龙偃月刀到底是不是关羽使用的武器
关羽的刀叫什么
今天分享:青龙偃月刀到底是不是关羽使用的武器和关羽的刀叫什么方面的内容,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三国演义凭借着许多受人追捧的角色,一直广受世人喜爱,尤其是义薄云天的关羽关云长,其人气一直是居高不下。
而与关羽名气同样很高的,还有他的武器青龙偃月刀,几乎和关羽融为了一体。
关于他们的传说,也一直被世人所流传: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斩文丑颜良……以至于到了今天,青龙偃月刀也被人们称为“关刀”或者“关王刀”。
可见,二者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然而,历史上关羽使用的武器却并非青龙偃月刀,而是一种类似于枪矛的武器。
实际上,在三国时期,几乎没人使用青龙偃月刀,甚至,它的出现也不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三国演义》里,一直将青龙偃月刀作为关羽的专属武器,但是,毕竟《三国演义》不是正史。
作为小说,作者为了满足故事情节的需要,往往会有许多杜撰之处。
在《三国志》中,对于关羽斩颜良、文丑有着这样一段记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从一个“刺”字,便可以看出,关羽使用的应该是一种枪类或者矛类的武器。
因为,青龙刀并无尖锋,所惯用的招式,也应是劈砍而非枪刺。
另外,关羽身上应该还携带着一些匕首或短刀之类的武器,方便在杀死敌将之后,对其枭首。不过,虽然在三国时期,并未出现青龙偃月刀,但是,类似的武器却是存在的。
在《三国志》中的“典韦传”,曾有记载:“韦好使大双戟与长刀”,其中,长刀,便是一种带有木柄的刀。
不过,这种武器在当时并不常见,关羽、吕布、张飞等武将,所使用的武器也大都是以矛为主。而在正史中,对他们战斗的记载,也多用“刺”字。
真正要说刀得到广泛应用,应该要从西汉说起。
不过,当时的刀,大多数是以短刀为主。比如:在三国时期,士兵所使用的刀长度大多数在一米左右,这种刀多数为窄而直,有些类似后来的唐刀(也称“横刀”)。除此之外,各个地方的刀,也有所差异。
比如:吴国的刀大多数是0.6米长,而蜀国的刀却达到了整整1.2米,是吴国的两倍。
这种刀带有单侧刃和坚厚的刀背,但是,却没有锐利的尖锋。因此,招式也大多数以劈砍为主。刀一般都会带有环首,在环首上系一条布,再将布条缠在手腕上,这样可以防止打斗过程中,刀从手中脱落。
西汉晚期以后,随着鼓风技术的改进和炼炉的增大,使得炼炉的温度得以提高,即使是铁也能够熔化。而炼铁技术的不断进步,铁匠们将生铁进行锻炼,逐渐除去上面的碳和其他杂质,使其变成熟铁。
在制造刀、剑的时候,将生铁和熟铁相互糅合,再经过反复的折叠锻打,便能够打造出优质的武器了。
百炼成钢,便是如此。
这种钢虽然质量很好,但是,却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其制作成本往往很高,所需时间也很长。曹操曾经令人锻造5把百炼刀,耗费三年时间才造成。
最后,给自己留了两把,将另外的三把分别给了三个儿子随身佩带。到了唐宋时期,短刀渐渐被淘汰,使得长兵器的地位越来越高。
这其中,长柄大刀就是长兵器中的重要武器之一。而唐朝的“陌刀”,就是一种较为著名的长刀。这种刀不仅两面带刃,前边还有尖刺,作战时能砍能刺,极其凶悍。
在唐朝,著名的陌刀使用者,就是名将李嗣业。但是,这种武器,跟青龙偃月刀依旧相距甚远。
直到宋朝时期,才有偃月刀的出现,那时也被称作“掩月刀”,其中,“偃月”就是“半月”的意思。偃月刀最早见于宋朝《武经总要》的绘图之中,除此之外,宋朝还有许多其它长柄大刀,诸如:屈刀、掉刀、笔刀、戟刀、眉尖刀、偃月刀等许多武器,其样式和名称五花八门,品式众多。
而《三国演义》也是成书在宋朝之后,所以,书中所描述的青龙刀,很可能也是借鉴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