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终日奔波只为饥的全诗的诗意及折射出的哲理(2)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07:39 来源:领啦网
导读:终日奔波只为饥的全诗的诗意及折射出的哲理,《解人颐》以 “解颐” 即使人 “破颜一笑” 为宗旨,集诗文词赋、俚语俗谚于一书,是编撰之书,原创也并非一人。 朱载堉就生活在明嘉靖、隆庆年间

终日奔波只为饥的全诗的诗意及折射出的哲理

终日奔波只为饥的全诗的诗意及折射出的哲理

《解人颐》以“解颐”即使人“破颜一笑”为宗旨,集诗文词赋、俚语俗谚于一书,是编撰之书,原创也并非一人。

朱载堉就生活在明嘉靖、隆庆年间,和《解人颐》成书同一个年代,他的词篇篇大实话,句句俚俗语,发自肺腑,直抒胸臆,醒世启人,在世上广为流传,被人稍作改动后收入集子也很有可能。

只是南怀瑾先生不引《醒世词》而引《解人颐》,说明《醒世词》的知名度不如《解人颐》。我宁可相信《解人颐》中诗的“著作权”应是朱载堉。

终日奔波只为饥的全诗的诗意及折射出的哲理

朱载堉(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靖世子”,明代著名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有“律圣”之称。

朱载堉出生于怀庆,今河南沁阳,朱载堉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他也是明代宗室成员,系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成祖朱棣的第八世孙,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七代孙,为郑藩王族嫡世。

朱载堉作为明世宗朱厚熜的亲侄子,他的父亲朱厚烷(1518-1591)为世宗胞弟,被封为“郑王”,其封地在今河南焦作沁阳一带。

终日奔波只为饥的全诗的诗意及折射出的哲理

朱载堉自幼从其父亲和舅父何瑭学习天文、算数及乐律等知识,家教渊源深厚。后因王室之间的争斗,朱厚烷屡遭陷害,曾被禁锢于今安徽凤阳县长达十九年。

朱载堉对此愤愤不平,曾多次替父亲申诉无果,愤而在王宫大门外筑一土屋长期独居,并潜心钻研乐律、数学、物理、天文、历史等知识和文学创作。

公元1591年,郑王朱厚烷去世,作为长子的朱载堉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主动让位于明宗室其他人,并“七疏让国,辞爵归里”,从此之后,“潜心著书”,仍继续研究学问,一生著述甚丰,计有《乐律全书》四十卷。

《律学新说》四卷,《律吕精义》十卷,《乐学新说》一卷,《圣寿万年历》两卷及《律历融通》、《嘉量算经》等,他创建的十二平均律,至今仍为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使用。

终日奔波只为饥的全诗的诗意及折射出的哲理

有人这样评价说:假如明代设立了诺贝尔奖,朱载堉在乐律学、天文学、物理学和数学等领域,无疑是荣获该诸奖项的最热门人选之一。

朱载堉的文学创作以诗词、散曲为主,他早年生活在王宫内,接触的多是皇亲国戚,生活优异,被人高看一眼,因而这一时期的诗作内容多为歌功颂德,(F-S-T-P)及无病呻吟,流传下来的有《补亡诗》二十五首。

中后期作品因其父屡遭陷害,长期软禁于异地,家道中落,自己亦从王宫迁出独居,常遭人白眼讥讽,深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虚伪,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较真实的反映。

现存有散曲《醒世词》一卷,共收录小令七十三首,前文抄录的《山坡羊 · 十不足》即出自此卷中。

以上分享的终日奔波只为饥的全诗的诗意及折射出的哲理的具体介绍,希望大家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