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西周东周怎么分开的 西周东周的时间分界线
历史上西周东周怎么分开的
跟大家说一说西周东周的时间分界线和历史上西周东周怎么分开的的相关内容,接下来www.lingla.com站点小编为网友介绍。
历史上,西周、东周是如何划分的?《山海经》中探索周王朝的起源。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夏、商朝之后的第三个(或是第四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享国共计790年,共传国君32代37王。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公元前771年犬戎与申侯联合攻陷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洛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现在的历史书上关于周人起源写的是,姬姓,其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 ,而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
到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但常受到戎人的侵袭,周人不得不向渭河流域岐山以南迁徙。
可是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尤其是关于西周在《山海经》中已经有着明确的说法——西周国,在《大荒西经》中写道:“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帝喾(kù))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山海经》里帝俊在后世又被人们称帝喾,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
在华夏原始社会时,黄帝的曾孙帝喾,姬姓,高辛氏,这样的身份一看就是一位根红苗正还有非凡能力的超级人物,帝喾的领地位于高辛,帝喾有四个妻子,其中的姜嫄,生子弃,弃就是后稷。
弃的母亲姜嫄,出生于有邰氏部落。传说,一次姜嫄外出野外是,看见一些巨人的脚印,她便踩到了巨人的足迹,等她回去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怀孕。
带孩子足月生下后,姜嫄觉得这个孩子不吉利,便将其扔掉,而这个有着神奇能力的婴儿,受到各种动物的保护,姜嫄认为是奇迹,便把他抱回抚养,起名为“弃”。
在帝喾之后,把首领的位子传给了儿子挚,后来挚又禅让给自己的弟弟尧,尧任命了弟弟弃为司稷,来掌管农业,并将有邰氏部落封给他,司稷就是后稷。司稷是群司之一,群司包括司寇、司空、司徒、司马、司稷等。
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在担任司稷时重要功绩就是教人们耕种。在大禹建立夏朝之后,弃的儿子不窋(zhú)继续为司稷,掌管农业。后
来因为太康失政,不窋便弃官不做,带领族人向西流落到戎狄之地,建立了国家——西周国。《国语·周语上》载祭公谋父说: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
在《海内经》中:“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叔均,本名姬均;叔均是台玺之子,周部族的杰出首领,在《大荒北经》中称道:“叔均乃为田祖”,叔均被认定是农耕的始祖,庄稼人的祖师爷。
"叔"字放在名字前,或表示尊敬,或表示长幼次序。
由此可见,西周在夏朝时就已经存在的氏族部落的古方国。西周称呼并不是因为其灭亡后,从丰镐都城迁徙到河南洛阳而得名的,这是绝对的历史错误。
现代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周王朝钱币中同样也体现的这一点,在西周时期的钱币上刻有“西周”字样的铭文,而东周时期的钱币上刻着“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