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身边有哪些重要的谋臣 历史人物曹操手下的猛将
曹操身边有哪些重要的谋臣
小编为大家说一说历史人物曹操手下的猛将和曹操身边有哪些重要的谋臣的介绍,接下来[www.lingla.com]小编就来介绍。
在《短歌行》这首诗中,曹操曾表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这,自然体现出曹操求贤若渴,希望可以招揽天下人才的态度。
当然,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也确实在身边聚焦了一大批优秀的谋臣武将。在武将上,曹操麾下拥有张郃、张辽、于禁、徐晃、乐进等名将。
而在谋士上,曹操麾下同样人才济济。以下,笔者就列举一下曹操麾下的10大谋士。
一、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失败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
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
在郭嘉看来,应该让袁绍的几个儿子内斗,这样曹操才可以各个击破。于是,在郭嘉的建议下,曹操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平定河北一带。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在此背景下,郭嘉力排众议,建议曹操北征乌桓,从而彻底消灭袁绍残余势力。
最终,郭嘉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号贞侯。
二、荀彧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一统北方的蓝图,多次调整曹操的战略方针,从而获其赞赏,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等。
在战术上,荀彧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制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更为关键的是,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各个方面都有建树,从而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也即和西汉初期的张良相提并论。
三、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
建安八年(203年),刘表强盛。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谥曰敬侯。
对此,在笔者看来,荀彧和荀攸这一对叔侄,堪称曹操的左膀右臂。不过,在立场上,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荀攸则没有表示反对。
四、司马懿
东汉末年,司马懿因汉室被曹操所控制,所以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虽然曹操没有最终称帝,但是,在司马懿的辅佐下,曹丕篡汉自立,正式取代了东汉王朝。自此之后,司马懿更是平步青云,成为曹魏的重臣。
而这,自然为司马懿篡夺曹魏大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