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敢挖 古墓之秦始皇陵墓不能挖掘原因
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敢挖
今天介绍古墓之秦始皇陵墓不能挖掘原因和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敢挖方面的介绍,接下来www.lingla.com站点小编为网友介绍。
始皇帝的陵墓令人向往,不管是其充满神化色彩的故事,还是其内部所埋葬的大量宝藏。大家都好奇寝陵中到底藏了什么宝贝,但却没有一个人挖开过。
其实,历史悠久的秦始皇陵,自然流传着很多故事,其真假已经很难辨别了。
《三辅故事》中记载,项羽曾率兵三十万去盗取始皇帝的陵墓,在挖掘的过程中,有一只金雁从寝陵中飞出,往南方去了。几百年后的三国时期,这只金雁再次出现。
有人向安南太守张善行贿,送的就是这只金雁。金雁上雕刻着文字,张善由此判断此物乃出自秦始皇陵。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比较讲究“入土为安”、“死者为大”。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过错,一旦他过世了,任何事情都不得继续追究,一切到此为止。
但是,历史上还是有出现了掘墓鞭尸的事情,最有名的应该属伍子胥鞭打楚平王的尸身。伍子胥对楚平王恨之入骨,即使他过世了也不肯罢手。
由此,伍子胥因为这个事情,被染上了污点。
此外,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说法:“盛世不掘坟”。这可能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始皇帝的陵墓确实经历数朝而幸存下来,使我们不得不为之感到“小庆幸”。
而更应该庆幸的是,中国古代有很多职业盗墓者,他们盗了很多名人的陵墓,却单单始皇帝的陵墓让他们无从下手。
由此说明,始皇帝的陵墓太过诡异、太过隐蔽。
1974年3月的一天,下河大队西杨村的村民,像往常一样在田地里劳作,他们一锄头敲开了一个地宫,让里面的兵马俑重见天日。
通过考察,专家发现:秦始皇寝陵唯一的挖掘痕迹是两道沟,那是楚王项羽留下来的。所以,秦始皇陵从未被打开过。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家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寝陵。寝陵打开的那一刻,陵墓中原本色彩斑斓的丝织品瞬间失去了原本的颜色,让原本价值连城的宝物失去了价值。
这一惨痛教训让国家决定:不再挖掘帝王陵墓,所有发现的皇帝陵墓必须保护起来。
到了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陵墓被打开,里面种类众多的丝绸品也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技术保护,从而氧化、变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根据现有的科技条件,我们暂时无法对常年存在无氧环境下的珍贵文物提供有效的保护。虽然,这些开挖出来的文物能够幸存下来,但是,却会失去该有的研究价值。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目前所遇到的技术难题。
我们想要开挖秦始皇陵,就必须先建造一个巨型的封闭环境,里面保持无氧的环境。这个封闭环境至少要比始皇帝陵墓大。可是,皇陵的总面积足足有五十六平方公里,这项工程量有多大可想而知。
据司马迁介绍,皇陵中有水银汇成的江河。如果挖掘工作将这些水银泄露出来,它所造成的污染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核爆炸。为了应对这些水银,我们必须做相应的准备。
比如:确保地下水源层处于无氧环境,然后,抽光那里的水。这一切都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难度太大,除非在另一个星球上完成。
而且,即使前面的条件都具备了,我们顺利打开皇陵,这项挖掘工作至少得持续几年,那么,我们就需要建造一个雨棚来应对每年的雨季。
这个棚子需要完全罩住皇陵,中间还不能有支撑的柱子,因为,打桩立柱必然会影响地宫的结构。试想,这样跨距几百米的棚子,怎么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