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织造是什么官职 清朝苏州织造府是几品官
苏州织造是什么官职
本文核心导读:清朝苏州织造府是几品官和苏州织造是什么官职的相关话题,具体内容如下:
苏州十中,今天是鸟语花香,书声琅琅,是苏州著名的学府。但您知道吗?
这个地方也曾是苏州织造署旧址,康熙、乾隆每次南巡江南,在苏州均宿于织造府行宫。
织造署内曾开辟行宫供清帝驻跸,皇帝驻跸次数多达十余次。为何,这一江南织造衙门能具有如此魅力?今天,让我们带您一探究竟。
丝织中心,皇室的“服装厂”
说到丝绸,离不开“江南三织造”。即明清两代在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设立的三个官营丝绸织造机构,专门用于给皇室做衣服,说白了就是皇室服饰的高级定制机构!
苏州,自古丝织业发达,被誉为“丝绸之府”。根据宫廷档案统计,目前故宫所藏的18万余件织绣藏品,一半以上都是苏州织造的,可见苏州织造局受皇室信赖程度之高!
苏州盛泽有个先蚕祠,专门用于祭祀养蚕之祖嫘祖,表达百姓对养蚕之祖嫘祖的敬重。
在数千年的丝绸发展过程中,不断“花样翻新”,创造出了所谓绫罗绸缎等不同丝绸织物的类别,将一根普通的蚕丝,演化出“不同凡响”的绚丽多彩的花样,成为中国丝织中心之一。
为满足宫廷需求,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顺治三年建织造局,又名总织局,康熙十三年(1674)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造府或织造署。
苏州织造是明清两朝在苏州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皇商。明代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年依旧制。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不久仍归宦官的十三衙门。
其实,苏州最早的织造衙门并非在此,而是在今天苏州观前街南面一个叫北局的地方,当时名叫织染局。
据康熙年间编纂的《苏州织造局志》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在长洲县天心桥(今邵磨针巷)东建织染局,为提督苏杭织造太监监理织染之所。
到了清顺治三年(1646),工部侍郎陈有明才在带城桥下塘(今孔付司巷)建造总织局,后来成为苏州织造局,俗称南局。为了便于区分,原来明代织染局所在即改称北局。
曾经的皇亲宅第,前身显赫
据《红兰逸乘》记载:“明嘉定伯周奎赐第,在孔副使巷。陂池、桥亭颇为宽敞。国初,改为南局。”
乾隆《苏州府志》卷14《公署二》有这样一段记载:“织造总局,在元和县葑门内带城桥东。明时以内监兼理苏杭,于天心桥东局中为馆舍,往来无常。本朝顺治三年,命内工部侍郎陈有明总理其事,即明嘉定伯周奎故宅改建。
康熙十三年始专为苏州局。内有行宫,圣祖仁皇帝每巡幸,恒为驻跸之所。”显然是说,位于葑门内带城桥东的织造总局是在明代嘉定伯周奎故宅上改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