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四面楚歌历史人物 四面楚歌的相关主人公是谁(3)
介绍四面楚歌历史人物
项羽说完之后,把身边的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分四个方向。
这时汉军四面围了上来,一层又一层、风雨不透,项羽发出号令,四队骑士从四个方向,如旋风一样突入汉军阵中,穿出重围后约定在东边山头分为三处集合。
项羽一马当先,直奔一汉将,手起刀落砍下马来,项羽和他的骑士在东山集合成三队。
汉军找不到项羽,就分兵为三部分合围三处,此时项羽又纵马驰骋冲杀,再斩杀汉军一个都尉,再次集合他的骑士,仅仅少了两骑。
项羽对他的骑士说:“你们看到了吧,怎么样?”骑士们都佩服说:“完全像大王说的一样!”
项羽与刘邦:强者的自尊,智者的选择。
强者从来不需要弱者的同情和怜悯,强者只需要得到自己的认同。
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项羽还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他不是输给了上天,而是(Z-Z)上输给了刘邦,军事上输给了韩信,谋略上输给了张良。
但项羽的精神上仍然是不屈的灵魂,他不会向任何人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
就像他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之一样,当他在楚地看到出巡的秦始皇时,不仅脱口而出: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和刘邦:一个是不屈之魂,一个是能屈能伸,一个贵而不凡,一个宽而待人,一个是取而代之,一个是应当如此。
有人说项羽本来有逃生的机会,但在我看来,项羽自己放弃了生的权力,他选择了跟追随自己的骑士同生共死。
项羽带领二十六位骑士来到乌江西岸,要渡江东归。乌江亭长把船撑好等待项羽,项羽见一只小船,只能渡自己一人一起,他不忍心把骑士丢在岸上,便改变主意。
决定留下来与骑士同生同死,战死沙场。
看到项羽做出的选择,我想让另外一个人就是刘邦,在彭城之败的时候,他也面临绝境和选择。为了自己逃跑,刘邦居然几次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推下马车。
如果不是夏侯婴的坚持,恐怕刘邦的两个孩子就死于乱军之中了,刘邦和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代大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中,写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本是兵家常事,忍辱负重才是男儿本色。与其说杜牧是在惋惜项羽,倒不如说他是在歌颂刘邦。项羽总是用道德来约束自己,也多次被刘邦用道德绑(J),从而一次次丧失了战机。
如项羽曾经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俘虏,并借此要挟刘邦,但被刘邦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便说得哑口无言理屈词穷了。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