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为什么康熙称为清圣祖 清朝的清圣祖玄烨是康熙吗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2:44 来源:领啦网
导读:为什么康熙称为清圣祖,相对于大多数人清朝的清圣祖玄烨是康熙吗和为什么康熙称为清圣祖方面的经验,接下来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 关于康熙,其实很多人都给出了他们比较有个性的评价:

为什么康熙称为清圣祖

相对于大多数人清朝的清圣祖玄烨是康熙吗和为什么康熙称为清圣祖方面的经验,接下来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

关于康熙,其实很多人都给出了他们比较有个性的评价:

有人认为康熙是“千古一帝”,为我们留下了万里江山。

也有人认为康熙是被清朝的遗老遗少吹出来的“康麻子”,压根就没啥成就。

姑且不论这两种说法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从康熙的一些生活细节上,来看看康熙这个人究竟怎样。

为什么康熙称为清圣祖

一、康熙推崇汉文化,却又害怕汉文化。

顺治的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牛钮、福全、常宁、玄烨(康熙本人)、奇绶、隆禧、永干等人。这名字毫无规律,一点儿汉文化的味道都没有。

可是再看看康熙的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胤褆、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䄉等等,可谓是一目了然对不对?

为啥呢?因为康熙的儿子们,基本都是胤字辈排行。排行这东西,其实就是汉文化里特有的一种文化元素。

一般来说,兄弟姐妹的名字,如果是三个字,那么就会有一个字相同,以此表示他们是同辈。如果只有单名,那么就取相同的偏旁部首。

由此可见,康熙对汉文化的研究,是相当深厚的。历史上的康熙,的确是这么个情况。他从8岁开始,就跟着两位翰林师傅努力学习儒家经典。

此后又相继接触到了理学、算术等方面的学问。可以说小时候的教育,培养出了康熙对汉文化的兴趣。

长大成人以后,为了推崇汉文化,康熙开设了博学鸿儒科考试。随后又命人相继编写了《全唐诗》、《古今图书集成》、《明史》、《康熙字典》等著名的汉文化经典。

为什么康熙称为清圣祖

不说别的,光看康熙为了汉文化的推广,所做的工作,其实就值得为他点个赞了!毕竟他完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些汉文化经典都付之一炬,可人家没这么做,因此就不要从这上头找麻烦了。

但是为啥说他又很害怕汉文化呢?其实害怕也源自于爱。由于康熙过分喜爱汉文化,而汉文化博大精深,岂是他能够学贯古今的呢?

历史上的康熙虽然很博学,可毕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治国,所以对汉文化的学习,还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可他手下那帮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汉人官员们,一个个对汉文化别提多精通了。

这就造成了一种文化落差的感觉,康熙用汉文化来治国,结果水平还比不上手下的官员。官员们写一两首诗,其中含有各种贬低清朝的东西,康熙却也看不出来,这就很危险了!

为此康熙搞出了一场(W-Z-Y),著名的那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是在这场(W-Z-Y)中被挖出来的。因此康熙对汉文化是又敬又爱又害怕。

为什么康熙称为清圣祖

二、穷兵黩武,还是巩固(L-T)完整?

其实这事儿也是大家争议最大的事情了,康熙在(L-T)上的贡献,绝对是值得拿出来提一提的。但是如今思想开放的年代,对于这一点的结论,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

有人觉得,康熙平三藩、收(T-W)、败噶尔丹、尼布楚谈判等等,为中华民族的(L-T)完整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也有人觉得,康熙在位61年的时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的路上。因此花费了朝廷无数的金钱,直接导致国库空虚,是典型的穷兵黩武。

那么哪种说法更有道理呢?那就要看看,这些仗是不是必须要打了!

第一,平三藩。

这一仗要不要打?当然要打!清朝虽然完成了天下一统,可同时也封了不少异姓王。这些王爷盘踞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一带,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要是他们光顾着过自己的小日子也就算了,关键是他们除了收取自己地盘上的税赋以外,还要从朝廷那儿每年讨要一大笔财产,用来养兵。

这数额是相当巨大的,康熙每年收上来的税收,一大半要用在三藩身上。长此以往,三藩越来越富有,而康熙的朝廷就越来越穷困,如果你是康熙,就问你要不要打?

不打,那么将来人家做大了,你就得垮台。打了,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所以平三藩,可能不厚道,但势在必行,谁在那个位置都会做出这种选择。

第二,收(T-W)。

这事儿还要再议论吗?祖国统一大业,什么都无法阻挡,大势所趋。在清朝也是一样,一座孤悬海外的小岛,就算上面有明朝的遗臣,也无法代表他们的正统性。

从康熙的角度来说,为了沿海地区的安全,为了国家的统一大业,收复(T-W)是必须要做的事情,(L-T)问题,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